塑料在現代生活中的大量應用不僅節約了能源、資源,還在環保和循環再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普通塑料在工業使用和日常消費中存在著易燃、易老化、力學性能低、使用溫度不高等缺點。
為了將塑料廣泛運用于現代生活的更多領域,就需要對普通塑料進行一些特殊的處理,以增加或增強其在某些方面的性能,這一過程就稱之為塑料改性。
改性塑料是以初級形態樹脂為主要原料,以改善樹脂在力學、流變、燃燒性、電、熱、光、磁等某一方面或某幾個方面性能的添加劑或其他樹脂等為輔助材料,通過填充、增韌、增強、共混、合金化等技術手段,得到的具有均一外觀的材料。
通過改性,普通塑料可達到性能增強、功能增加、成本降低等目的。
改性塑料技術及其發展方向
改性塑料技術涉及面廣,方法和手段多種多樣。按功能分類主要有阻燃改性技術、抗靜電改性技術、抗老化改性技術、降解改性技術等;按改性過程中是否發生化學反應,可分為物理改性和化學改性兩類。
化學改性是指在聚合物分子鏈上通過化學方法進行嵌段共聚、接枝共聚、交聯與降解等反應,或者引入新的官能團而形成功能性高分子。物理改性原則上不發生化學反應,主要是物理混合過程。物理改性又可分為:填充改性和共混改性。其中,填充改性是指在塑料加工過程中,加入無機或有機填料,從而可使塑料的性能得到改善或使塑料成本降低;共混改性是指將不同種類的聚合物加以混合分散,使其性能發生變化。在塑料加工行業中應用最多的是填充改性與共混改性。近年來,隨著改性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化學改性也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型填充材料和新的改性技術不斷出現,改性塑料產業正朝著標準化、綠色化、功能化、高性能化和低成本化的方向發展。
目前,我國改性塑料行業在專用料、功能母料、納米復合材料、無機粉體材料改性、無鹵阻燃、改性用助劑和添加劑、廢舊塑料回收利用以及改性塑料用機械設備等方面的部分技術和產品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實現了工業化生產,部分產品遠銷海外。但與國際領先的跨國廠商相比,我國改性塑料行業還存在原材料品質不穩定、部分專用樹脂及高性能改性劑仍大量依賴進口等問題。
改性塑料與上下游行業的關系
改性塑料行業的發展主要依賴于下游消費品及其他相關行業的快速增長,而下游行業的景氣程度與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息息相關。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居民消費能力不斷提高。
改性塑料行業與上下游行業之間的關系:
改性塑料加工企業主要是將合成樹脂經過改性加工后提供給下游廠商,如家電、汽車配套、電子電氣、電動工具、玩具、燈飾、IT 及辦公設備等企業。
改性塑料企業是連接合成樹脂生產企業與上述企業的橋梁,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從上游行業看,由于合成樹脂是由石油、天然氣煉制的產品,因此上游的合成樹脂生產企業基本為大型的石化企業。這類企業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行業進入門檻較高,需要大規模的資本投入和資金支持;二是由于石油、天然氣資源的不可再生性,石化行業具有較為濃厚的資源壟斷色彩。石化行業的以上特點決定了合成樹脂市場處于壟斷競爭的市場格局。金融危機后,主要合成樹脂的價格逐漸上漲,使改性塑料行業的總體成本有所升高。為了保障原材料供應的穩定性,公司通過加強與上游石化企業技術合作、簽訂中長期采購協議等方式鞏固了與上游供應商的合作關系。
從下游行業看,改性塑料產品種類豐富,下游行業的分布十分廣泛,下游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大多為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消費類產品,因此下游行業的需求和發展狀況與本行業密切相關,影響著本行業的市場規模、發展速度以及產品價格。與上游行業的壟斷競爭格局不同,下游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如家電、電子產品、IT 設備、玩具、燈飾等市場均處于完全競爭的市場狀態。近年來,中國的加工制造業飛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改性塑料的消費需求,為本行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機會。公司正是抓住這一機會迅速發展壯大起來,成為國內的行業龍頭。
改性塑料的原材料成本占改性塑料產品成本的90%左右。
除成本因素外,家電、汽車、電子電氣等下游行業的景氣度以及行業企業的創新能力也與行業的利潤水平息息相關。2008 年,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產業上游原料價格上漲、下游需求萎縮等眾多不利因素的影響,改性塑料行業整體處于低迷狀態。2009 年國家頒布了與改性塑料行業高度關聯的兩大產業(輕工業、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制定實施了諸多利好政策,有力提振了改性塑料行業復蘇的信心。
2010 年以來,隨著下游需求的不斷上升,我國改性塑料行業產銷量呈現出較快的增長勢頭。
中國改性塑料市場狀況
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塑料制品生產和消費市場之一。改性塑料是塑料中的高端技術產品。2006年至2009年,我國改性塑料消費量年平均增長率為 13%,高于塑料產品消費量的整體增速11.67%。
目前我國改性塑料行業的供求狀況基本平衡,但在結構上存在著部分產品產能過剩和部分產品產能不足并存的矛盾。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國內大多數廠商集中競爭的領域是中低端的通用型產品,技術含量相對較低,附加值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沒掌握核心配方、工藝落后,加上高品質的合成樹脂自給率較低,國內高性能改性塑料產品往往供不應求。
從產業鏈的角度看,改性塑料生產廠商位于大型石化企業與生產具體消費產品的制造企業之間,其產品主要為具有特定用途和性能的非標準化產品。因此,本行業生產模式主要為“以銷定產”方式,即由客戶提出產品要求,生產企業根據客戶訂單組織產品研發、生產、檢驗并交貨。
銷售模式方面,由于改性塑料種類繁多,不同產品的性能差異較大,對產品的選擇和加工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因此改性塑料生產廠商在銷售產品的同時還需要對下游客戶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服務,這一業務特點決定了本行業的銷售模式以直接面向客戶的直銷方式為主。
我國的改性塑料行業呈現較強的區域性特征,企業主要分布在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兩大區域,這兩個區域也是我國電子、汽車、機械產品加工工業最發達的地區。
中國與國外改性塑料領域的差距
目前,我國從事改性塑料生產的企業有上千家,其中規模以上改性塑料企業近百家,產能超過 3000 噸的約有 70 家左右。但行業內多數企業的產品品種單一,規模較小,行業集中度較低,絕大多數企業分布在華南、華東以及環渤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從行業競爭格局來看,除部分行業領先企業外,國內大部分改性塑料企業還是集中在中低端產品領域。具有技術領先優勢和資本實力的企業則致力于開發中、高端產品,通過提高產品的技術門檻以及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的技術支持服務來建立自身的競爭優勢,以搶占高端客戶市場。
而生產改性塑料的跨國企業則通常是集上游原料合成、改性加工、產品銷售為一體的大型化工企業,如美國的杜邦公司(Dupont)、陶氏化學(DOW)、德國的巴斯夫(BASF)、拜耳公司(Bayer)、荷蘭的萊昂德巴塞爾(Lyondell Basell)、沙特阿拉伯的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日本的旭化成(Asahi Kasei)以及韓國的三星(Samsung)、LG 化學等。這些大型跨國企業具有較強的原料采購和規模優勢,與國際大客戶有長期的合作歷史。
隨著跨國企業紛紛在國內開設工廠,加大對中國市場的營銷力度,我國改性塑料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未來,國內改性塑料市場的競爭將更多的體現在各廠商滿足客戶需求的定制能力、高端新材料產品的研發能力、產成品性能穩定性的控制能力以及技術支持服務能力等多個方面。
版權所有 ? 2018 福建華塑新材料有限公司 www.dualsus.com 閩ICP備17034359號-1 技術支持:元碼科技